國產鮮乳價格高居世界第二位,近期引發輿論關注。台推出「生生喝」學童乳政策,意外揭露超商通路高額上架費。有家長發現,原價一瓶39元的鮮奶,居然變成每瓶25元,價差高達14元。專家學者批評,高額上架費不僅讓消費者買到貴牛奶,更擠壓酪農的微薄利潤。
農業部和教育部攜手推動學童乳政策,去年十月上路以來,爭議不斷,只執行一個學期就喊卡。台北市政府自籌預算重啟「生生喝鮮奶」政策,從今年四月中起,北市公私立國小、幼兒園約18萬4千名學童,每周可憑數位學生證到六大超商和通路兌換一瓶鮮乳或豆漿,學生可自行選擇兌換廠牌。
不過有眼尖家長發現,透過數位學生證刷卡兌換時,原價一瓶39元、290毫升的光泉鮮奶,收銀機螢幕核銷扣款時,竟只顯示25元,價差高達14元。北市國小張姓家長就說,原本一瓶要價39元的鮮奶,原來賣25元也可以,況且25元可能還有利潤,「原來上架費這麼高,才讓國產鮮乳這麼貴。」
據了解,北市教育局「生生喝鮮奶」與7-ELEVEN、OK便利商店、全家便利商店、全聯福利中心、美廉社、萊爾富便利商店等六大通路業者合作,招標金額每瓶最高25元,也就是指定供應的鮮乳、豆漿品項中,無論哪家廠牌或容量多寡,不管實際金額多少,都以25元採購,若低於25元的品項,像是豆漿等,則以店家實際售價金額採購。
根據全球資料庫Numbeo網站去年調查,全球109個國家中,台灣鮮乳價格高居第二位,每公升約新台幣101元;今年最新資料也顯示,台灣鮮乳居亞洲之冠,是歐美澳地區售價的二至三倍之多。
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分析,每公升零售價90元的國產鮮乳,經過農民生產、乳廠製造到通路販售三個階段,只有三分之一、約30元是酪農所得,農民需承擔牛隻飼養、設備折舊、密集勞力等成本,毛利不到一成;乳廠只花一天完成加工、包裝與運輸,也拿走三分之一;最後在超商通路上架,通常上架兩天即被購買,也能取得三分之一的售價。
方清泉批評,乳業結構最不合理利潤就是「乳廠加工」和「通路販售」這兩個階段,導致國產鮮乳價格全球第二貴,不僅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更嚴重壓縮酪農的微薄利潤。
桃園市養牛協會榮譽理事長許成寶指出,酪農靠的是辛苦錢,平均一頭乳牛需歷經約兩年半的飼養期才開始產乳,黃金生產期僅有四到五年,屬於高投入、勞力密集的產業。但國產鮮乳保鮮期短、流通速度快,上架費卻居高不下,的確有檢討必要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